您好,欢迎访问本站博客!登录后台查看权限
  •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,那么赶紧使用Ctrl+D 收藏吧
  •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!

小篆和大篆的区别

篆书教程 2023-03-18 1907 次浏览 0个评论

一、小篆由来:

小篆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(公元前221年),推行“书同文,车同轨”,统一度量衡的政策,由丞相李斯负责,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,进行简化,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。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(约公元8年),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。但因为其字体优美,颇有古风古韵,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。又因为其笔画复杂,形式奇古,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,印章刻制上,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,一直采用篆书,直到封建王朝覆灭,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。

春秋战国时期,诸侯割据,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、一字多形的情况。秦始皇灭六国后,下令以秦国的“小篆”作标准,统一全国文字。篆体,又称为“篆书”,是小篆、大篆的合称,因为习惯上把“籀文”称为大篆,故后人常把“篆文”专指小篆。

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,逐渐开始定型(轮廓、笔划、结构定型),象形意味削弱,使文字更加符号化,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,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。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,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,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,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二、大篆由来:

大篆,字体名称,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,包括金文(或称“钟鼎文”)与籀文(金文之繁化),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,所以也包括其中。大篆狭义上指籀文、遗存石刻石鼓文。

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,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。大篆亦指籀文、遗存石刻石鼓文,因其着录于字书《史籀篇》而得名;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,是流传最早的刻石文字,为石刻之祖。

三、大篆和小篆的区别

1、起源时间:起源时间是大篆和小篆的主要区别之一,小篆大概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,是当时统一书同文的产物,取消了其它六国文字,同时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大篆籀文基础上简化演变而来。而大篆大概起源于西周后期,由汉字演变而来。

2、形体特点:小篆的形体偏向长方形,笔画横平竖直,线条粗细基本一致,具有圆劲均匀、平衡对称的特点。大篆的特点是线条化,线条看起来更加简练生动,字形结构更加整体,逐渐脱离了图画的圆形,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。

3、历史意义:大篆与小篆的区别还在于两者的立式意义,大篆是历史上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,是石刻之祖。而小篆是在中国第一次有系统、统一文字的基础上,对书体再一次对书体标准化的过程。

image.png

四、大篆用笔的几个特点:

1、多圆笔。

2、笔致多曲,线条质感丰富。

3、线形复杂,随手万变。

康有为说:“圆笔用绞”、“圆笔不绞则萎”。大篆的用笔无疑含有“绞”的成分,“绞”则必“转”,故邱振中名之为“绞转”笔法,以说明在行笔过程中要使用笔毫不同的侧面。

“转”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达到:

1、以腕为轴心摇动笔杆作曲线的“摆转”(相当或接近于邱先生定义的“绞转”)。

2、以手指捻管直接带动的“旋锋”。

3、以上两项结合的“转换锋”方式,包括“摆旋换锋”和“按转”用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