㫚(hū)鼎
西周中期青铜重器
清乾隆年间
时任陕西巡抚的著名学者毕沅
得此物于西安
并请幕僚钱坫锼剔铜锈并作其释文
嘉庆初年
毕沅因受“和珅贪腐案”牵连
而被查抄家产
㫚鼎从此不知所踪
拓制精美、保存完好的㫚鼎拓片
被视为金文收藏的“龙头”
江步青录钱坫释文 赵之琛旧藏
周曶鼎铭文拓本
高清大图
▼
从艺术的角度评价,它(曶鼎)至少不比大盂鼎、毛公鼎稍逊,对于今天的学习借鉴来说,其价值也许要更大,尤其是它的朴厚自然与大气磅礴的体势与笔意。
一、朴厚自然的笔意。《曶鼎》用笔多以平正笔势出之,尽量不用或少用大盘曲或大弯转笔线,因此呈现出简约、直率、平易的用笔特点。另外笔线多以短、粗、肥、厚的之形意出之,因而又现饱满充实、丰茂古拙意趣。我们目前所见的拓本铭文笔线粗短肥厚,但细究却发现点画字口边缘线并不光洁,这就给我们的提供了笔墨表达的余地,如果简单地以所见点画之粗肥依样写出,则点画一定是肥腻而缺少审美表现力的,当然也就远离了所谓生辣苍朴的远古气息,这或许就是一般书家很少取法《曶鼎》的原因。粗短线的表现方式,一般提倡用苍浑毛涩的笔墨来表现,但又绝不同于枯笔。枯笔的笔墨表现是枯,也就是没墨的干涩状态,假如大量使用枯笔,整体看去所有点画干淡枯涩,若有若无,一片苍茫,了无生机。而使用苍毛辣笔时,主干部分虽然也干涩但不至于枯,仍为一个笔束,其字口边缘则呈毛涩苍莽状态。这种笔墨形态优势在于主干部分坚固硬实,去掉了湿润的成分,只留干墨,尤如万丈枯藤,千年崖柏。而其边缘的毛涩苍莽则表现为视觉的不确定状态,为我们的视觉审美提供了想象空间,同时,视觉的审美外延也随之扩大。
朴厚为审美基调的作品往往表现为用笔的不充分。西周中晚期好多作品往往将点画拉长,赋予作品以曼妙的长调似的修饰意味,而这件作品的点画一出手即收
二、作品从整体上看气象宏大古拙雄伟,体势大气磅礴,从结字章法上看则茂密朴厚,且茂密中间亦有疏阔。
《曶鼎》380字,在青铜器铭文中可排前几位,字数多则体量大,今天来看一件作品集中出现接近四百字的规模,且点画线条粗厚浓重,因此整体托出时呈现巨大体量,气象自然宏大。
作品富于浓郁古拙气息。古拙
三、安然闲雅的意态。作品不事过多修饰,没有长枪大戟式的纵横捭阖,每一个点画点到为止,每一个结构安然即可。这就是这件作品从基本笔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。因此给人的审美感受也是如此。
雅的本意是乌鸦,后假借指正确的、规范的,引申为高雅、文雅
版权声明:以上图文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侵权联系删除